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新时期小说的美学特征》名词解释,小说的美学特征是什么

《新时期小说的美学特征》名词解释,小说的美学特征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2:57:00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她的作品不是一味地表现感伤的情愫,而是在感伤中显出孤傲。她经常将人物置于与环境尖锐对立的地位,不被周围的人们理解,与周围的环境不相容,而正是在这不理解与不见容中人物身上带着孤傲的美。“梦珂”给人的印象是“一个穿黑长衫的女郎,默默的愣着那对大眼,冷冷的注视着室内所有的人”;“莎菲”宁可忍受孤独寂寞的煎熬,而决不附和周围人的虚伪浅薄;“阿毛”极度厌倦现实的生活,整天生活在自己的梦想中,这梦想又为周围的人不理解。

丁玲正是善于在恶劣的环境中表现人物超拔脱俗的美。同时,在丁玲早期作品细腻委婉的梦想中,又能见出惊人的真率。她不容自己对生活存在着幻想,不回避生活中的丑行以及自我的内心隐秘。当时许多小资产阶级作家在黑暗的重压下,或躲进个人的象牙之塔,或以“爱”与“美”的幻想慰藉自己和人生,而丁玲却能够在《莎菲女士的日记》、《阿毛姑娘》等作品中真切地传达出与时代前进的主潮相隔离的小资产阶级的无出路,以及她所深刻感受到的整个社会的无望。

往往许多真实存在的东西同时又被人们认为是说不得的东西,丁玲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却能在作品中大胆淋漓地展现女性内心世界的每一隐秘角落,表现“莎菲”们对性欲的肯定和性爱的追求,表现阿英《庆云里的一间小房里》那依恋卖淫生活的颓废意识以及她那完全被异化的精神世界。这种勇于挑战封建传统观念、大胆率真的描写给丁玲的作品平添了一股阳刚之气,使她的早期小说柔婉而不显得柔弱。

02 丁玲中后期的创作随着丁玲创作立场的转变,她开始面对人们大众广阔的生活海洋,她作品中反映的生活面越来越广,题材和主题都较之早期作品有显著的变化,与此同时,她的作品的风格也开始向粗犷豪放发展,柔婉细腻已不再是她作品的主调。《水》里描写农民与洪水的惊心搏斗,以及那比洪水还有威力的革命洪流,显示出非凡宏大的气势。

对此,苏雪林在《二、三十年代作家与作品》一书中评价到:“文笔之排放,魄力之沉雄,语言之淋漓酣畅,沛然莫御,可叹为观止。”《奔》里城乡阶级矛盾的异常激化,触目惊心。《法网》描写工人不觉悟造成的惨剧,血泪进发,《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描绘土改中农民获得经济上、精神上彻底翻身的伟大的历史巨变,激动人心,这些都显示出雄浑豪放的美。

我们还能在丁玲这时期的作品中感受到一种非凡的热力,它来自于丁玲给她笔下人物规定的对于某一生活目标热烈追求的高度恒一和焦灼。丁玲在古老而神秘的湘西长大,那里各族杂处,民风原始古朴,人们“莫不勇敢结实,伉爽单纯”,对于能够主宰自己生命的东西有一种图腾崇拜式的狂热的挚爱,对于自己生命的扩展异常的焦灼,这种原始的生命特性深深地积淀在丁玲的血液中,当她的生命执著于某事时,那将成为支撑她生命的唯一重心,她将对其贯注全副热情和精力。

文章TAG:美学小说特征名词解释时期《新时期小说的美学特征》名词解释小说的美学特征是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