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曾巩评价王安石,王安石有什么故事

曾巩评价王安石,王安石有什么故事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19:59:35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千虚不如一实。”于是,苏轼老老实实的说,晚学生不知。王安石便一五一十的讲了这句话的典故。王安石的博学,让苏轼很是敬佩。王安石说,你刚才考过我了,也该礼尚往来吧。不过,这样考你,显得我欺负后学,那么,就以你最擅长的对对联来请教于你苏学士吧。当下,王安石就以当年年头年尾都交立春为题出对: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又以苏州、润州为题,出了两个上联: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苏轼当下无从觅对,羞惭满面,告辞而出。

王安石就此完成了三难苏学士,瞿塘峡水、“如意君安乐否”典故、三则上联,苏轼都没能给出正确答案。王安石与苏东坡文人相惜冯梦龙的这则故事,寓意很明确,就是教人虚心做学问,做学问要脚踏实地,不可只唯书本,需知行合一。苏东坡恃才自傲,不知尊重他人,最终闹了个大红脸。当然,这都是小说家言,苏轼总不至于如此狂迈无羁,轻浮如斯。

但是,历史真实中的王安石曾经还真有点看不起苏轼的学问。王安石主张变法,是为新党。苏轼反对变法,是司马光旧党的核心骨干。新旧两党之间经常以文论战,苏东坡才思敏捷,文采华丽,经常博得朝臣喝彩。王安石则不以为然,讥讽苏轼文章:“全类战国文章”。王安石的话虽然是站在不同立场说的,但之于文风而言,苏轼的文章还真是被王安石一语中的。

王安石主张政论文应当:“夫士之强学赡辞,必知要然后不违于道。择尔所闻,而守之以要,则将无施而不称矣,可不勉哉!”这段话,在冯梦龙的故事中得到了照应,王安石知行合一的观点,也体现在这段话中。宋神宗虽然力主变法,但对旧党骨干苏轼也是赞赏有加,称他文学出众,为人也很平实。神宗的评语,得到了司马光等人的赞同。

而王安石则认为,苏轼“邪险之人”,上书神宗,说对待苏轼,必须像驯服恶劣的马那样,“减刍秣,加笞扑,使其服贴乃可用”。意思是,减少他的草料,用鞭子抽,让他服服帖帖的,这样才可以任用。王安石对待苏轼的态度,在《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则故事中得到体现,只不过,冯梦龙写得很有点温度。同时,角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王安石是在苦心孤诣的提点后辈,并无恶意。

苏轼则是恃才轻狂,接受长官长辈的教诲,理所应当。其实,冯梦龙这样编故事也没有大错,王安石与苏轼除了政见上的不同,经常相互攻讦、排斥外,私下里却总是文人相惜。在人文主义的范畴里,这两位文坛巨匠,唐宋八大家的两颗巨星根本就没有“文人相轻”而欲置对方于死地的企图。乌台诗案,苏东坡下狱,自度必死。王安石在江宁给宋神宗上书,力保苏轼,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文章TAG:王安石曾巩评价故事曾巩评价王安石王安石有什么故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