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如何看待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明朝为什么废除丞相

如何看待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明朝为什么废除丞相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00:11:31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汉献帝时期,恢复丞相之位,其实就是为曹操专设的。三国时期,蜀汉设丞相,是为诸葛亮专门设置的,诸葛亮死后,刘禅就废了丞相。魏晋南北朝,录尚书事、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等各种官职,都可以看作丞相。隋朝三省制,有三个丞相: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

都是三个人共同执政,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宋朝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丞相。中间也经历过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元朝的中书省是政务中心,皇子统领,下设左右丞相。明朝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朱元璋在洪武13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政。但朱元璋的子孙精力不够旺盛,就设置内阁处理政务,内阁大学时相当于丞相,内阁居首者为首辅。

为什么直到明朝才废除丞相?仅是因为政务繁多吗?

为什么直到明朝才废除丞相仅是因为政务繁多吗

丞相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无所不管,由于相权膨胀,皇权就受到威胁,皇帝也想办法制约相权。1380年的2月17日,也就是明朝洪武十三年正月十一日,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丞相这一个延续了千年的官职从此被取消。朱元璋借清除丞相胡惟庸之机,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将中书省和丞相的权力分属给六部,相对提高了六部的职权和地位,由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

从此相权、君权合一,加强了中央集权。由于国家事务繁多,皇帝无法处理,洪武十五年九月罢四辅官,仿宋殿阁制设内阁。设立了内阁制度使得明自朱棣(明成祖)之后,呈现出君主专制则衰落,内阁掌权则复兴的特点。使得皇帝不管政事反而国家能发展的很好(如 嘉靖、隆庆、万历 三朝),但是皇帝一旦勤政,国家反而会衰落(如崇祯)。

明朝为什么废除宰相制?宰相制的弊端和优势是什么?

明朝建立初期,其官员体制的设制,基本源用元朝的制度,设置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为左右丞相,也就是宰相。中书省下设六部,由丞相总摄,总揽国家行政大权,权力居百官之首。中书省丞相为正一品,平章政事为从一品,左右丞为正二品,参知政事为从二品,其下才是六部尚书,为正三品,侍郎为正四品。明朝的丞相,有李善长、徐达、汪广洋和胡惟庸四人,其中徐达长期在外带兵征战,只是挂名左丞相而已,实质意义上的丞相只有三人。

其中李善长在朱元璋还是吴王时就任相国,直到洪武四年正月退休;汪广洋接任右丞相,徐达虽为左丞相,是正职,但仍然统军,中书省的实际权力在汪广洋;洪武六年正月,汪广洋被贬到广东任行省参知政事,胡惟庸由左丞进右丞相,掌管中书省,行使丞相之权。明朝丞相制度的废除,直接导火索是丞相胡惟庸的谋反事发。胡惟庸伏诛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撤销了中书省的机构,由皇帝亲自统领六部,同时提升六部的品秩,六部尚书升为正二品,侍郎升为正三品。

文章TAG:丞相废除明朝看待制度如何看待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明朝为什么废除丞相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