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魏国怎么打下函谷关,孟尝君攻破函谷关

魏国怎么打下函谷关,孟尝君攻破函谷关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6 10:33:48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想到这里,秦武王终于再次增兵五万支援甘茂。得知秦军有了增员,韩国这边也不敢小觑,立刻也派去了大将公叔婴支援宜阳。大战再次爆发,秦军这一次终于击败韩军,不仅拿下了宜阳城,而且还斩杀了6万多韩国的士兵。秦武王在这里建立军事基地,从此拥有了争霸中原的地理资本。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

樗里子、公孙奭二人者挟韩而议之,王必听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卒使丞相甘茂将兵伐宜阳。五月而不拔,樗里子、公孙奭果争之。武王召甘茂,欲罢兵。甘茂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大悉起兵,使甘茂击之。斩首六万,遂拔宜阳。韩襄王使公仲侈入谢,与秦平。---《史记》这个时候韩国无奈之下,只好选择求和,送去了无数金银珠宝,这才换取了秦武王的满意。

不过宜阳已经是秦国的领地,这是不可更改的了。总结:强大的军事实力之下,弱国毫无血性可言。秦国的历代君主都是比较有战略眼光的人,秦武王为了夺取宜阳,不惜增兵五万,舟车劳顿,不远千里。目的很简单,只是希望秦国在中原地区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除了这个目的以外,秦武王还在布局。为了能够东出,秦国必须要一点点积攒自己的实力。

宜阳这块地方现在来看,可能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将来秦国要东出的时候,至关重要。秦军通过强大的军事实力,迫使韩国承认丧失宜阳的控制权,从此也将秦国这条狼给放进了中原地区。秦国一旦杀进中原,那天下的局势可就难以预料了。毕竟对天下而言,这只是一小步,但是对秦国来说,却已经是迈出了一大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秦国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去积累,这才在最后拥有了夺取天下的能力。

战国时期,如果有五个国出兵且长期封锁函谷关,秦国会怎么样

这个情况对于秦国来说,也不是没有遇到过的。一种是春秋战国的强大邻居,一种是五国攻秦。一、秦国的两大强敌—晋国、魏国比如春秋时期,韩赵魏的母国晋国就拦去秦国东进的道路,长达百年的时间里呆在西戎之地,因为秦国人口太少,国力太弱,被晋国吊打了百年。而当时的秦国,国家制度并不完善,贵族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甚至还发生了弑君等严重的政治事件。

而且,秦国从立国之初,就与西边的义渠等游牧部落争夺生存空间,双方互有胜负,长期处于胶着状态。西边战场的拖累,导致了秦国无暇东顾。即便是战争,对于国力也是一大考验,与同期的山东诸国不可争辉。秦晋之间的百年战争,让秦国的信心骤降。晋国当今百余年的中原霸主,国力雄厚,人才济济,像齐国、燕国等都是小弟,此时已经组成了阵容最强大的联盟。

在春秋中后期,中原各国停止了战争,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状态。晋国与秦国的战争,如果晋国认真了,秦国就惨败。如果晋国不想鸟秦国,秦国也只能游戏般地小打小闹。可以说,秦国从春秋到战国时代,一直龟缩在函谷关内,对于中原,只有两件大事,一次是借道灭了滑国,结果回来被晋国伏击,全军覆没。另一次就是出兵打退吴国,挽救了楚国。

其他最多在秦晋边境上活动。到了战国时代,虽然横拦在东方大路上的晋国四分五裂,但秦国依旧不是新晋诸侯国魏国的对手。魏国率先变法,一跃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霸业长达百年。而秦国只有魏国这个邻居,魏国对于秦国也是虎视眈眈,跃跃欲试。两者先后有六次河西大战,秦国一直最后两场才取得胜利。魏国强调三晋联盟,而不是六国联盟。

因为韩赵魏三国同气连枝,都是从晋国出来的,抱团是自然而然。于是,魏国东面称霸,西面对秦国进行扩张战争。以吴起为西部司令,统率魏国最精锐的部队—魏武卒,打下秦国六百里之地,秦国被迫迁都到栎阳。战国初期近百年时间,把秦国堵在函谷关内,只需魏国一国足以。可惜,魏国在东方战场上连续失利,损耗国力。而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一直走富国强兵的路线,军队的素质及战斗力飞速提升,同时六国的人才开始汇聚,解决了秦国最严重的问题—人才、资源短缺。

在经过第六次河西之战后,魏国的河西河东尽丧于秦国。秦国开始亮出东进的獠牙。二、魏国的三晋集团和苏秦的合纵联盟到了战国中期,天下大势骤变。原来的郑国、鲁国、宋国、中山国等常青国家相继灭亡,秦国以强国姿态登场,而六国在此消彼长的内耗中。对于抗秦的态度,六国的想法不尽相同。说到底也是利益的诉求不同。齐国、燕国距离秦国遥远,不产生直接利益冲突,所以表现最为消极。

文章TAG:函谷关孟尝君魏国打下攻破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