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知乎如何搜朋友圈,微信电脑端可以查看朋友圈啦

知乎如何搜朋友圈,微信电脑端可以查看朋友圈啦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7 17:40:19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我觉得知乎上线直播功能是个不错的尝试。知乎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们对帐号管得很严,答题稍差的内容直接就给你“折叠”了!你申诉一下两三天才会有结果,久而久之,写得不太好的都不在知乎发文了。所以知乎上线直播功能,大神级答主大显身手的机会到了,如果本身就水平极高、履历精彩、颜值又高、口才又好,那么知乎这个功能简直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完美舞台。

怎么看霍金去世全部人刷朋友圈?

你怎么看霍金去世全部人刷朋友圈

今天上午,霍金去世的消息传来,大家都在朋友圈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敬。甚至还有人在朋友圈表示当自己得知霍金去世时,留下了眼泪。可能大多数人并不确切的知道霍金研究的是什么,也不清楚他的研究成果有什么用,甚至看不明白《时间简史》。这是一种集体的矫情、凑热闹和所谓“刻奇”?其实,霍金能够得到如此大规模的缅怀,必然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解开这个谜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霍金的三次中国之旅,每一次访华经历都堪称魔幻,说是三次奇幻漂流也不为过。

保证活着就来中国,还被抬着上了长城当霍金1985年造访中国的时候,他首先去的是合肥。和现在一样,当时的合肥也是一座吸引力不大的二线城市,那么吸引霍金前来造访的原因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位于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邀请。● 1985年,霍金和中国科学家会面别看当时的改革开放还没多久,中国还是有人了解霍金的价值的。

中国的科学家们早在70年代就知道了霍金和黑洞理论。在198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者就开始邀请霍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请到霍金,充分说明了知识就是力量。当然,这样重要的人物到访,也需要一点运气,英国大使馆担心霍金去那个年代的合肥会有个三长两短,真是相当的西方中心主义了。所幸霍金本着科学为重的考虑,直接表示:只要能保证他在合肥能够存活,他就来。

于是1985年4月28日,43岁的霍金第一次来到中国,下榻毛主席曾经住过的合肥稻香楼宾馆。霍金做了两次演讲,一次关于黑洞形成的理论,一次关于“时间为什么总是向前”。来了中国,怎么能不爬一趟长城呢?做完科学交流,霍金又去了北京,指明要爬长城。这给北京负责接待的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刘辽出了个大难题。霍金威胁说,如果不让他上长城,他就在北京自行了断。

最后还是刘辽找了几个物理系的研究生小伙子把霍金带着轮椅抬上了长城。可见当研究生不光得有脑子,还得有体力,不过能抬霍金这样的高人,大概也能沾点仙气吧。“膜”的理论是什么?霍金第二次来中国是在2002年8月。这次霍金是在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的邀请下成行的。由于这个时候国内知道霍金的人已经相当多了,他也就受到了热烈欢迎。

请来霍金的丘成桐先生,可是数学大师陈省身的高徒,1982年获得了菲尔兹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华裔数学家。因为没有“诺贝尔数学奖”,所以这个菲尔兹奖就类似于数学界的诺贝尔了。像丘成桐、杨振宁这种地位的华裔科学家,国内一般会请来做沟通中国与世界学界的纽带人物。这不,丘成桐就靠自己的影响力请来了霍金。

● 邱桐成与霍金对话丘成桐还于2002在浙江大学建立了数学科学中心,并召开了“2002弦理论国际会议”。霍金应邀在会议上发表了题为《M理论宇宙学》的学术报告。这里的“M”代表“Membrane”,即”膜“的意思。霍金的学术报告究竟讲的是什么呢?他是从这三个问题入手的:“康德问:在宇宙开始之前为什么有无限的时间?在所有这些时候里面宇宙在做什么呢?宇宙为什么现在不处于热平衡状态?”在霍金的宇宙模型里,宇宙大爆炸是真实存在的,是一切的起点,开启了时间,而时间的终点则在黑洞。

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或是在黑洞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失效。另外,广义相对论无法讨论小尺度下的问题,这必须借助于量子力学。然而爱因斯坦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都认为量子力学理论并不完备,即“上帝不掷骰子”。他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因为直到2015年发现量子纠缠现象之后,量子力学理论的完备性才被完全证实。霍金所做的,则是把宏观尺度下的广义相对论和小尺度的量子力学相结合,来构建一个能够描述宇宙从开始到结束全过程的理论。

霍金在演讲中提到,时空是十维或是十一维的。然而我们只能察觉到四维时空,这又是为什么呢?霍金有两种猜想。一种可能是,有些额外维度卷曲成了微小空间。当我们看一条细长的头发丝时,我们几乎无法意识到它是三维立体的,头发的两个维度被我们的脑补忽略了。如果真有额外维度的卷曲,那它们的卷曲程度之微小,也绝不是我们能想象的。

另一种可能是,有些额外维度可能是很大乃至无限大的。甚至有可能,我们所存在的时空就禁锢在一个膜上。这就是“M理论”的由来。这种反直觉的理论要构建起来,还要与我们的观测相符,需要大量的数学公式。这很不利于读者发朋友圈,所以这部分我们就从简吧。花800块钱就有可能见到霍金不同于第一次仅限于学术交流的来访,霍金这一次来中国引发了媒体对他的报道热潮。

在霍金访问中国的17天内,新浪网转载相关报道94篇,在杭州的香格里拉饭店召开记者招待会时,现场记者也是踊跃提问。有记者问到霍金正在把《时间简史》改写成更容易被青少年理解接受的版本时,霍金是这样回答的:“《时间简史》是我第一次尝试写科普著作,我觉得我把它写得比实际需求更复杂了,所以我现在在写一本对每个人而不仅只是对少年们更容易的版本,还有一年就可以完成了。

”只是有些记者没有基本的物理知识,也并没有事先做好功课,在招待会上问出了“在你心目中宇宙的上帝究竟是什么?是大爆炸还是别的造物主?”这样的问题。霍金身体条件所限不能翻个白眼,只能忽略了这位记者的提问。在杭州的几天,霍金还游览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之后,霍金又到北京,参加北京国际弦理论会议。● 史蒂芬.霍金在浙江大学8月18日,霍金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做了科学报告,打出了鲜明的标题:《膜的新奇世界》。

据当时的新闻描述,两千人的会场座无虚席,黄牛票也炒到了800元一张。在北京的短暂时间里,霍金再次游览了长城。幸好,1988年从日本引进观光缆车在长城上开通,这次不用再麻烦那些研究生同学了。第三次来华成了大众狂欢霍金第三次来中国,是2006年。这次行程比起前面两次更像是大众狂欢了,但和前两次相比,没有什么太多科学上的新东西。

时间越晚近,画风和如今的朋友圈越类似。他还是在香港、北京都做了关于宇宙起源的演讲,而媒体则费尽心思想把他的语言翻译成老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以便为科普做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 2006年6月21日,斯蒂芬·霍金在北京与中国公众见面,并回答提问。(新华社)相比之下,人们似乎更关注那些花边新闻,毕竟记者的门槛也越来越低了。

他的轮椅有多智能,他对北京的堵车怎么看,他有没有打算去西藏旅行,都被人拿去问霍金了。甚至有人(颇为不礼貌地)问,你的残疾有没有影响你的工作。不过霍金应该早就习惯了这种为大众传媒提供爆点的交流。在观众提问“您对中国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时,霍金给了一个让大家都很开心的回答:“中国的文化、食物我都感兴趣,但最感兴趣还是中国的女性,她们都很漂亮。

”霍金在中国的三次奇幻漂流讲到这里也就差不多了,现在我们来说说开篇的那个问题。霍金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多人缅怀?是那些物理概念停留在高中水平的大众,在网上的集体矫情吗?我们相信很多人对霍金的哀悼是发自内心的。虽然大多数人并不了解霍金的物理贡献,也不懂“M理论”是什么,但是霍金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意义。他的肉体困于轮椅,精神、智力高蹈于宇宙的太初和无尽未来。

肉体的局限和灵魂对无限的渴求,是所有人命运中不可逃离的矛盾。而霍金在肉体的巨大局限之中,将精神和智力的无限发挥到了极致。无数人在他的引领之下,第一次将目光投向宇宙星辰,思考宇宙的起源、时间的来去,以及我们沧海一粟的生命意义。哪怕这种思考和体验只有一瞬,也使得我们的生命在那一瞬间超尘出世,在宇宙的维度上看到了自身。

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一点可能比搞懂“M理论”更加重要。参考文献:1.史蒂芬·霍金、戴柬、朱重远:《膜的新奇世界》,《物理》,2003(1);2.王德仁、王慧华、章清等:《霍金报道:享受科学的盛筵》,《新闻实践》,2012(10);3.《霍金与中国记者对话》,《中国青年科技》,2002(9)。 你最想对霍金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没有《时间简史》的特约编辑 / 一万出品丨视知TV视知TV(微信公众号ID:shizhimedia),知识解释类短视频“一哥”,致力于打破信息高墙,将深奥、枯燥、晦涩的知识用专业、精准、有趣的形式“翻译”出来,形式不限于视频、漫画和图文。

如何看待今日头条一口气签了300多个知乎大V的传闻?

如何看待今日头条一口气签了300多个知乎大V的传闻

挖大V完全有可能,任何一个平台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优质团队,在这方面花点成本很正常。这两年来头条的青云计划和各种公开课、训练营都指向一个目标:培养属于自己的实力团队,为此付出再多的财力物力都是值得的。作为信息时代,每一篇文章都拥有它的价值,优质文章就是平台的底蕴,这里需要大量的数据内存。仅300人的优质作品显然是不够的,看那些小说平台就知道,每周“新增”作品五六万本,小说是什么,小说每本不低于几万字,比头条难写几千倍。

尽管每个平台都有上百万、千万本小说,可是读者依然表示“无书可看”!这就很容易理解了,不是平台无书可看,而是作品不够优质,无法吸引读者的眼球。所以想用文字赚钱的朋友认真考虑一下,要不要做下去,要写就写优质,提高自己才不落后……好象偏题了。知乎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们对帐号管得很严,答题稍差的内容直接就给你“折叠”了!你申诉一下两三天才会有结果,久而久之,写得不太好的都不在知乎发文了。

知乎上线直播功能,你怎么看这个功能?你觉得它在知乎会受欢迎吗?

知乎上线直播功能,你怎么看这个功能你觉得它在知乎会受欢迎吗

我觉得知乎上线直播功能是个不错的尝试。至今为止,知乎仍然是最专业的问答平台,上线专业问答直播功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起到萃取精华的效果,把很多高水平优秀答主所作的回答以更直观、更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对于想在平台上获取知识的人来说,应该是个不错的体验。但是知乎和其它直播平台的基因是完全不同的,用户群体也略有差别,它上线的直播功能可能会对某些用户造成直接影响,是好是坏要分开来说。

由于知乎的用户群体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发达城市,又以高校学生和各领域专业人士为主,所以它能形成一个非常专业的问答平台。自从开放注册以后,问答水平有所下降,用户素质鱼龙混杂,各种狗血问题也越来越多,知乎的清高形象遭到破坏。“人在美国,刚下飞机”也成了网络梗,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要吃饭的嘛。上线直播功能,可以有效过滤一些伪博学答主和纯抖机灵或低素质的答主,因为直播拥有强大的即时性,这些人无法长时间在摄相头前直接面对网友。

而对一些真正博学、口才形象又良好的答主来说,直播的形式太适合发挥自己的优势了,要知道有时候很简短明快的几句话,换成书面语言要斟酌很久,直播无疑会提高效率,也能增强和网友的互动性。这是直播功能带来的好的一面。知乎上线直播功能,对某些用户来说也可能不是很友好,比如很多擅长文字表现而口才不好的答主,直播功能对他们来说可能借不到什么力。

很多人对直播这个行为有误解,觉得这是个很轻松的事情。实际上直播是有相当难度的,包括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和播主本身的素质条件。直播是非常残酷的,不管你播什么内容,哪怕是专业内容,也是要看脸的。而实际上大多数人并不那么好看,出镜的压力会非常大。何况直播还需要口齿清晰,有相当一部分答主不具备这个条件。直播是要变现的,所以打赏功能应该也是有的。

其它平台的直播多以娱乐为主,即使有教学内容也都是非常短平快的形式,而知乎的直播如果和它们区别不大,那么优势也不会有多大。如果知乎的直播提供的是非常专业的内容,那么就只会有少部分理性观众,而观众越理性,打赏人数就越少。当然,知乎上千万资产以上的用户数非常多,可以一力降十会。或许以后和快手平台实现直播互通也是可能的,那样的话,用户数量会增多。

视频直播是一种非常直观的展示,和图文形式有着巨大区别,专业知识类的直播又和娱乐直播完全不同,它的容错率非常低,而且很多非常专业的知识通过直播展示的时候需要很强的技巧,如果和学校里上课是同样的形式,那么多数人很难坚持看下去。所以知乎上线直播功能,大神级答主大显身手的机会到了,如果本身就水平极高、履历精彩、颜值又高、口才又好,那么知乎这个功能简直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完美舞台。

时至今天,直播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它已经成了很正常的一种生活方式。对于观众来说,喜欢什么内容就去看什么内容,当然还是娱乐类的直播占据着主流,毕竟大多数人看直播主要是为了放松,而不是为了学习。目前游戏直播属于专业直播,但它仍然带有娱乐属性,游戏是使人放松的东西,而纯知识是使人紧张的东西,这是不可否认的。

文章TAG:知乎如何搜朋友圈微信电脑端可以查看朋友圈啦知乎如何朋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