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攻城掠地群雄割据怎么包围都城,攻下第二大城控制16省

攻城掠地群雄割据怎么包围都城,攻下第二大城控制16省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22 09:07:46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不过,这种方法并不是特别保险,因为敌人一群部队,你想靠一支部队就补刀成功,难度还是相当大的。而且,即便是补刀了,也很难仅仅依靠一支小部队防守住。所以呢,我们就采用一个进阶的方法,我称之为“围城大法”。这里面利用了三个游戏设定。其一,原版城池是不会主动向附近攻击的。这一点和血色衣冠不同。其二,电脑的部队全部都是“委任目标”的攻击方式。

其三,小部队不会被异常状态的敌军大部队眩晕。利用这三点,就有了我们这个1兵流围城大法。也是,敌人掐起来的时候,我们不是派一支部队,而是派一群1兵流先占据外围较远但是一个回城能靠近城池的地方。骑兵最佳,运输队也行。如果有枪兵硬瘫,也有必要来一些。等敌人破城之后,还能行动的敌人,都会优先选择进入城中。然后我们的1兵队一拥而上,占据住所有靠近城池的可以出兵的地点。

这时候,敌人城中就算有百万雄兵上将千员,也一个出不来。理论上,最低12支部队12个兵,就可以依靠“火计”破城。当然,这是很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还有很多难度。比如,有些敌军部队已经行动过了,破城的回合没有进城留在了外面,或者这些部队造成的ZOC效果,阻挡了你的小部队围城的路径。这时候,就要有一些消缺的方案了。

比如利用枪兵螺旋突刺或者计谋“干扰”来把这部分部队给控制住。个别因为各种原因暂时不能占据的出兵点,就在这个点上放个火计等等。鬼谋、遁走、机智、虚实、神算,包括一些枪兵硬瘫特技,都是好选择。当然,这种方法也可以配合前面提到的“调虎离山”一起使用。把城围住后,让敌人出门的部队或者被消灭或者被饿死。敌人武将就算是回城,也照样出不来。

电脑要是有智慧,会不会直接被气爆机了?四、流言大法要说绝户计,那必然是流言大法了。分分钟让敌方势力土崩瓦解,真正的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造一个计略府,然后开始放流言就是了。流言会使敌方城里的治安会下降到惨不忍睹的程度,不仅征兵难度大增,而且还极大的影响到敌方城池的收入。用不了多久,敌方势力麾下的武将忠诚,也就下降到警戒线以下了。

只要自己手下有几个差不多点的文官,对方分分钟敌方就没人了。如果敌人城里有智力较高的谋臣坐镇,那就用引兵大法把他们引出来再流言。没准到时候连他们的部队都一起拐跑了。到时候胳膊肘往外拐,直接用他们攻城,别说用多少兵了,打完没准还能多些兵。有一次玩血色衣冠的西汉刘邦势力,建宁的王建就让我用流言大法给玩死了。

因为建宁实在是山高路远,毒泉纵横。而且血色衣冠中,部队的移动力简直可以用龟速来形容,而粮食消耗又比原版高出太多。一波主力集结过去,正常打的话,非常容易陷入消耗战,我大约估摸了一下,别说能不能打赢了,就是能不能支撑起这场战争,我都心里一点底都没有。然后就出此下策,用流言大法把王建搞成了光杆司令。然后这货竟然还不消停,还带队来打我。

好吧,张良把他眩晕后就没让他再动过,其他人把他兵力打下去,别让他把粮食吃尽了自己回去了。然后两队冲车带满兵就把建宁和云南给光复了。云南老乌龟也是就光杆一个人,打下来建宁后,把张良派过去,把吴三桂也如法炮制了一番。几乎是兵不血刃。结语这就是几种用较少的兵力就可以攻城略地的方法了。我是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感谢您的支持和阅读。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如此情况北方蛮夷为何不敢进犯中原?

东汉末年,虽然由黄巾起义引起的中原混战,但一直威胁北方的胡族却没有趁乱南下中原,是因为什么呢?一、胡族内部分裂威胁北方边地的主要是匈奴,经过两汉不停打击拉拢,匈奴早已由统一的部落国家分裂成南北两部。北匈奴被打的继续西迁,南匈奴依附汉朝,替汉朝守边得以生存。其他部族势力弱小,还要面对不同部族侵犯,根本构不成威胁,整个草原上没有统一的力量能够成为汉朝边地的威胁。

二、边地军阀坚决打击抵抗汉末尽管中原一片混战,到位于边地的各个诸侯军阀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汉朝从卫青、霍去病开始,对胡族蛮夷只有进攻消灭,胡族也有想趁机南下,遭到驻守边地的军队坚决打击,丁原、董卓、公孙瓒等是打击胡族的第一线。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将作乱的南匈奴分为五部分,胡族更没有机会形成威胁。东汉末年,从诸侯争霸到三国鼎立,不管中原怎么混乱,胡族不敢南下一方面是没有实力南下,另一方面边地驻军坚决打击消灭胡族。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群雄逐鹿,最后为什么会出现魏蜀吴鼎立的局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就像自然界的丛林法则一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等自然界的规律法则,在人类社会同样适用。东汉末年,自从何杀被杀,董卓乱政开始,整个天下已开始分崩离析,大汉帝国的中央政府在对地方失去控制力后,整个天下失去了应有的秩序,取而代之的就是丛林法则,各个诸侯地方官开始割据一方,彼此混战。

这种混战一旦开始,就不可能马上停下,直到天下一统或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说得直白点,就是军阀间的混战会一直战斗到一个或几个强大的诸候控制整个天下,达到一种相对平衡,才会停止下来。那么究竟谁能活下来呢?这就要看谁更有实力、谁更有智慧、谁更有手段、谁更有能力,在竞争中击败对方,你也可以理解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弱肉强食。

董卓作乱时,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联军,联合讨伐董卓,说是讨伐,倒不如说是各自心怀鬼胎,当时天下的割据势力有:河内太守王匡、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奋武将军曹操、后将军袁术、长沙太守孙坚、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汉中太守张鲁、征西将军马腾、镇西将军韩遂、幽州刺史刘虞、扬州刺史刘繇、徐州牧陶谦,再加上董卓,吕布及不太知名的地方势力 ,整个天下有30多路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

仅仅十年之后,在一系列的混战中,到公元200年左右,整个天下只剩下袁绍、曹操、刘表、孙权、刘璋、张鲁、士燮、马超、韩遂、公孙康等十路势力,这个时候的刘备还名不经传,而其它的势力或被吞并或被消灭,然而这种局势仍然将持续下去。丛林法则仍在持续,在曹操扫清北方,开始对南方用兵,于是曹操在208年南征荆州,并在同年发动赤壁之战,如果曹操一帆风顺的话,那么统一天下就指日可待,但历史偏偏就是这样,赤壁之战中曹操大败,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从此天下的局势不再往统一的方向发展,而是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魏、蜀、吴三国相续成立,并维持了数十年时间。

为什么会出现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呢?首先,魏、蜀、吴三方中的任何一方没有足够的实力统一天下,只能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三国都在积蓄实力,恢复元气,最终目的还是统一, 没有统一,战争就不可能结束,丛林法则仍将继续。其次,为什么是三家鼎立,不是四家,五家或者两家呢?这是由三国的实力决定的。曹操长于谋略,会用人,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三代世居江东,根基已稳;刘备礼贤下士、坚韧不拔、永不放弃;正因为三家领导人有实力、有智慧、有手段、有能力,才在一系列的丛林法则中击败其它对手而生存下来。

而其它竞争对手,由于没有这样的水平,只能被吞并或消灭。最后,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是分。从东汉建立到动乱开始,已经统一了两百多年,到了东汉末年仅仅乱了几十年而已,而导致的结果却是三国鼎立,但这仍不是最终结果,最终结果就是一统,没有一统,战争不会停止,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也不过是历史的一个过渡而已。

文章TAG:攻城掠地群雄割据大城攻下都城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