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攻城掠地讨伐董卓怎么省粮食,聚侠攻城掠地专区

攻城掠地讨伐董卓怎么省粮食,聚侠攻城掠地专区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11 11:06:48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他们联合讨董,其意根本就不是为了匡扶汉室,并且他们也无心匡扶汉室。所以说,当时割据一方的刘姓宗亲,比如刘虞和刘焉等人就不愿意参加这个联盟。因为不管讨董的结果如何,最占便宜的并不是他们这些刘姓宗亲,而是袁绍、袁术这些四世三公的大豪族。另外还有一点,董卓虽然暴虐专权,废了汉少帝,擅立汉献帝。但是董卓并没有宣布改朝换代,皇帝还是姓刘,只不过是换了个灵帝的儿子而已。

这也就是说,董卓乱政归乱政,但是天下还是刘家的天下,外地的刘姓宗亲根本就没有讨董卓的理由。(宗室身份敏感,外臣可以出兵救驾,但宗室往往不敢。因为害怕会被怀疑是否有篡位之心)至于关东十三路诸侯,其实面临了这个法统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袁绍等人宣称汉献帝刘协不是汉灵帝的亲儿子,行径颇为荒谬,其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叛乱行为加以粉饰。

说白了,袁绍这些人想造反想疯了,为了给造反找个合理的借口,他们说谎都不带脸红的。刘虞、刘焉、刘表这些人都是刘家人,尤其是刘焉和刘虞还做过宗正(管理皇家人员档案的官职),汉献帝刘协是不是汉灵帝的儿子,他们心里很清楚。袁绍这种扯犊子的说法,他们其实是颇为不耻的。如果从旁附和袁绍,就是引狼入室,对得起祖宗么?并且还有一点要说清楚,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关东十八路诸侯是会盟,也就是十八路诸侯合兵于一处,共同出兵讨董。

但是实际上,历史上的反董联军并没有会盟于一处,而是各自起兵。比如袁绍在冀州,袁术在荆州南阳郡,他们并没有会合。没有会合,也就意味这些诸侯,打起旗号反董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出兵跟董卓开战的人并不多!大家都在观望,想让别人跟董卓打个两败俱伤,他们再去捡便宜。综上所述,刘焉、刘虞、刘表不反董,主要是因为董卓的名声臭,关东十三路诸侯的名声更臭。

不反董,坐视董卓祸乱朝政;参加反董联军,也没好到哪去。如此一来,还不如在自己的地盘上观望,寻找更好的机会起兵反董卓。不过以上论述只是刘焉、刘虞、刘表不反董的共同原因。相比于刘焉和刘虞,刘表的情况更为特殊一点。为什么说刘表特殊一点呢?这是因为他这个汉室宗亲和前两人不同。刘焉和刘虞在董卓祸乱朝野之前就已经是一方诸侯了,而刘表在光和七年(公元184 年)之前,一直都是被阉党抓捕的对象。

后来是大将军何进解除他的通缉身份,刘表才得以被推荐入朝,出任北军中候一职。因此董卓祸乱朝政时,刘表还在洛阳。他是不敢,也没有实力参加反董联盟。不过恰恰就是这段时间,长沙太守孙坚杀了荆州刺史王叡。经董卓上书表举后,刘表得以充任荆州刺史一职,这才开始担任一方诸侯,为后来割据荆州打下了基础。但是刘表受封荆州刺史之时,反董联军已经在各地扯旗造反了。

其中荆州北部,就被联军之中的袁术所占据。其它荆州各郡也是当地豪强各据民兵而于当地称霸。刘表这个荆州刺史完全就是个光杆司令,他是匿名独身赴荆州。也就是化妆成老百姓的模样,偷偷摸摸的潜入荆州,才得以上任。刘表上任荆州后,手上既没钱也没人,他要考虑的是自己的生存问题。也就是先镇压荆州当地割据的豪强,然后再赶走袁术这个打着反董大旗,实际却在荆州搞割据的阴谋分子。

因此在反董卓这个问题上,刘表当时是没有积极性的。后来刘表在襄阳拉拢当地士族,依靠本地士族的力量,平定了襄阳一带的叛乱。但是无奈打不过袁术,只得把荆州的治所设在襄阳城,与袁术形成对峙局面。再后来反董联军破裂,袁术派孙坚,刘表派出黄祖,两派人在襄阳大打出手,孙坚被黄祖军用暗箭射伤,后经医治无效病死。由此便埋下了刘表与江东孙氏一族的恩怨。

备注:董卓祸乱朝政时,袁术以后将军的身份带着虎贲军逃出了洛阳,逃到了洛阳以南的南阳郡鲁阳山,并在此处设立大营。后来孙坚杀了荆州刺史王叡,流落到了南阳,在袁术的庇护下,替他把杀害上级的罪名给一笔勾销。于是孙坚和袁术结盟,两人一个出钱出粮,一个出兵,先杀掉了原来的南郡太守,在事实上割据了南阳郡。所以说刘表为何没参加反董,除了反董联军的名声太臭外。

他还有两个原因:第一、反董联军扯旗反董时,刘表先是在洛阳当小官。后来荆州刺史被杀,刘表经董卓的表举,才得以上任荆州。他上任之初就是个光杆司令,没实力参加反董联盟;第二、反董联军的袁术割据荆州南阳郡,导致刘表不能统一荆州。刘表和袁术有仇,相互派兵攻打,直到几年后才驱逐袁术。因此刘表他也没有参加反董联军的动力。

最后再补充一点。其实刘表也不想反董。因为从他的自身利益出发,他是在董卓的推荐下才获得重用(荆州刺史)。因此从感情来说,反董对他没有任何好处。他若是出兵反董卓,只是在给袁氏家族添砖加瓦,便宜了袁氏。从冀州刺史韩馥被袁绍吞并就可以看出,其实袁氏与董卓没有区别。若是反董联军打赢了,无非就是把董卓换成了袁氏家族,朝廷依然被权臣所把控。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天灾人祸不断,诸侯们如何保证自己的粮食供给?

东汉未年,皇室衰弱,诸候军阀割剧,划地为牢。这些诸候,上马治军,下马治民,自已任命官员治理地方。从大局看,全国一片散沙,谁控制了粮食,人口,土地,军队,谁就控制了天下。从局部看,谁有粮食,政局平稳,百姓就向那里流动。粮食的来源!一是原有的粮仓!在几大势力中,董卓集团之所以为祸很长时间,正由于他控制了官仓,他想称帝时就想据粮仓以制百官。

袁绍占据河北,也是得益于辖区内有粮仓,袁术控制孙策也是有后勤供给手段。大小军阀,都是大同小异。二在辖区内搜刮民财。东汉未年,大小豪强占山占地为王,各自都有自已的庄园庄丁,失地流民,聚伙成群,农民起义蜂起云涌,大小地主为自保,也有自已武装,野无所掠,便攻城掠地,民不聊生。当地军阀和州郡便自已组织军队,形成网络,抽丁建军与大小豪强和地主结成团伙,据州占县,一方面镇压农民起义,一方面联防联保,其粮食来源正是大小地主提供。

没有组织能力的诸候和军阀便掠民财以自保,对地方的破坏性极大。三有管理能力,有远见,有智慧,有魄力的诸候和军阀,便自已生财!如曹操,一方面与民休息,一方面屯军耕田,这样不但吸收了大量流民,又积聚了生力军,又解决了粮食后勤供给,这比其它军阀的杀鸡取卵方式要高明许多。也为在群雄争霸中异军突起,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文章TAG:攻城掠地聚侠董卓专区讨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