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王浑为什么水军s,为什么晋灭吴灭得如此轻松

王浑为什么水军s,为什么晋灭吴灭得如此轻松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2 18:14:03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三国时期,孙权为何在武昌称帝,又为何将都城迁到南京?

孙权一开始是打算定都武昌的,武昌属于荆州,在三国时期,荆州经济繁荣,人口众多。荆州本来是刘备的地方,是孙权用偷袭的卑鄙手段得来的,还害死了关羽。蜀国一直想要夺回荆州,为了加强对荆州的控制和防止蜀国来夺回荆州,孙权决定定都武昌。孙权后来为何迁都南京?原因有三:一、刘备死后,诸葛亮要北伐魏国,要联吴抗魏,只能跟吴国和好。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诸葛亮听说后,派陈震前往祝贺,并与孙权订立了盟约。盟约规定:吴蜀联盟,共同伐魏,事成之后,平分天下。这个时候的蜀国对吴国没有了威胁,为了表示和好的诚意,孙权决定迁都到南京。二、东吴的地盘大部分在长江以南,而武昌的位置在长江北岸,这个位置不好防守。南京就安全一点,因为南京在南岸,有长江天险保护,魏国来进攻是很难的。

东吴后期有二十万雄兵,有长江天险为峙,为何仅四月就灭亡了?

仔细回顾晋灭吴之战,我们会发现,东吴并不那么好打。这场后人眼中摧枯拉朽、势如破竹的战争,依然可称为古代战争中的经典之作!吴虽弱,不易灭孙皓投降时,献上吴国图籍。计四州、四十三郡、五十二万三千户,军队二十三万!灭亡时,仍有军二十三万!东吴并不好打。长江天险 强力水师,若有良将,北方虽强,不易图之。虽然说万里长江万里长,哪里都可以打,可是,真正在所必争的几个点就那么几个。

这几个重镇都在长年的对峙中得到了强化,并不容易攻克。在晋灭吴之前的八年,272年,东吴的“国之藩表”西陵守将步阐叛变投晋,名将羊祜、杨肇趁机率军攻吴。结果,被陆抗击败。而后来的灭吴战争,也充分说明:东吴的重要据点防御严密,极难攻克!诚然,孙皓执政后,猜忌大臣,刑罚无度,但是,赤壁之战时,东吴多数臣子不也主张投降吗?如果东吴能牢牢把握要点,晋不打破平衡,东吴的人心涣散就很难爆发!晋就已然灭不了吴!因此,多数晋臣都反对发起灭吴战争。

那么,为什么晋朝发起灭吴战争后,依然势如破竹,一举成功呢?淮南开发,东吴核心区域压力陡增,顾此失彼。晋灭吴,战争进行的时间很短,但准备的时间却很长。早在灭蜀之前,司马懿就认为“广田积谷为兼并吴之计”、“灭贼之要,在于积谷”。他委派邓艾进行实地考察。邓艾也不辱使命,在《济河论》中提出了屯田淮南之计。他在淮南兴修水利、通漕运、屯田储粮。

尽管后来发生了淮南三叛,但是,淮南的经济依然得到了恢复。而到了280年,距离邓艾开发已过去三十年,距离淮南三叛结束已过去二十多年,晋在淮南方向的经济力、战斗力已经大大增加!淮南方向压力的增加,对东吴的国防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后来,陆抗极力建议增加西陵防务 ,东吴没有满足。这既有东吴君臣失策之处,也有下游直接威胁加大,东吴顾此失彼之因。

同时,在后来的灭吴战争中,淮南方向的力量是最强的!双管齐下在晋灭吴之前,历史并没有提供给司马炎们多少跨过长江天险的经验,一切都要自己摸索!羊祜做了两件对灭吴至关重要的准备。自从灭蜀后,长江之险似乎与吴已经“共有之”了,而且,万里长江,处处可渡。但若没有制水权,晋军行动将处处被动,补给困难。即使晋军渡过长江天险,也难以为继。

后来北周的名将贺若敦就曾经趁着南朝湘州投靠之机进入湖南,但以南朝水军击败北周水军,北周军在湖南根本站不住脚,只得退出。因此,老羊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做了两手准备。1、军事上,在益州操练水师;2、政治上,收买吴人之心,并以“仁义”之礼与陆抗来往,树立“有德”形象。历史证明,这两手准备,对后来的战争进程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计划泄露,千钧一发羊祜死后,杜预接着积极准备。准备时间长,有利有弊。利,是准备得更充分;弊,是准备时间长了,动作太大,对方能知晓情报。晋在益州打造战船,或许因为考虑不周,造船废料沿江而下,被东吴发现,汇报给了孙皓。幸运的是,孙皓没有重视。否则,加强在三峡附近的军事部署,以当地的地形,晋即使有数倍的水师,恐怕也很难走出来。

孙皓没重视,但晋不能不重视呀!一旦对方反应过来,就麻烦了!把握时机,立刻灭吴从羊祜,到杜预,都极力主张尽快展开灭吴战争,但晋朝朝野一致反对,司马炎犹豫不决。杜预在一份奏折中,提出了必须尽快行动,把握时机的建议!现在我们的准备已经被敌人侦查到了!幸亏孙皓没有反应。可是,一旦孙皓醒悟,或者换了个领导人,他招揽人心,迁都武昌,加强沿江防御,那“晋虽有百万,无能为也”!要打,就要快打,不然准备就白准备了!五竖一横,全面开花司马炎下定灭吴决心后,进行的灭吴方案也是被后世不断效仿的:五竖一横,全面开花。

文章TAG:王浑晋灭吴灭水军轻松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