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为什么高考不全国统一,高考为什么不能全国统一试卷

为什么高考不全国统一,高考为什么不能全国统一试卷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6 00:03:50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公式: 一本分数线=(招生人数x扩大比例)的考生分数其他各个分数段的划线以此类推。所以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解决很多人的误区。误区一:高考一本录取分数线低,就是一个省的教育水平差。高考一本录取分数线,是由招生人数和考生的基数共同决定的,这才是影响分数线的根本原因。招生人数多,考生人数少,分数线低,同时教育水平高的省份有:北京,上海,福建。

北京和上海就不用说了,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都去那边当高中老师了。福建是因为二本的院校,全部被提升为一本,造成一本高效的容量扩大,招生人数变多,导致的分数下降。但是与此同时,福建本来的重点本科,如211的福州大学和985的厦门大学招生的分数都比在本身一本之前的分数线提高了非常的多。(原来进入福大的分数是一本线580,现在一本线降到450,但是去福大读书要考到600多分。

原来进入厦大只需要考到610分左右,但是现在要考到630多分)。误区2:认为全国统一分数线才公平。具体到每一个学校,在每一个省招多少学生适合每年的招生计划完成程度以及招来的学生在学校里面的成绩的表现,来做决定的。有一些高考大省,虽然高考人数多,考生分数高,但是招进来的学生在大学里面的表现并不好,经常会出现某一省分数特别高,但是考录的学生成绩特别差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是会对这样的省份的招生人数进行减少的。

还有一些高考低分省份虽然考生的分数普遍比较低,但是考生考录以后,经常能够拿到奖学金,如果学校的统计结果是这个省的省份的学生表现会比较好,那么招生的人数比例还会继续扩大。同时如果一个省报考的人数众多,造成这个省滑档的人数比较多,那么第2年,这个高校就会在这个省多招一部分的学生。如果在一个省给出的招生名额是100人,但是实际上报考的学生只有50人,造成一部分边缘的一本线的学生考录,那么第2年高校对这个省的招生人数也会有所减少。

所以不单单是一本线划线是由考生人数以及招生的实际人数,来共同决定的,同时各个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也是由报考人数和他们分数水平,共同动态决定的。因此,全省各地,包括每一个高校,都不可能一刀切的以一个分数来进行招生。误区3:分数线高就是一个省的教育水平高,要给予更多的招生名额。事实正相反,分数线高恰恰反映的是一个省的高校教育投入比别的省更低。

高校的数量以及学位的数量与自己省份的人数不匹配。因此教育质量并不能够真正得到保证。一个省的考生,他考入的高校绝大多数是进入自己本省的高校,如果自己本省的大学,没有高质量的一本,或者是一本数量的大学比较少,那么分数线自然就会非常的高。根据每年实际招生的结果,只有百分之30甚至更少的比例的学生,会选择到省外就读高校。

可以决定一个省,重点大学分数线的是自己省内一本大学的数量以及学位的数量。举一个例子,北京的高校和学位数量全国第一,一本院校的比例足够让北京籍的考生超过50%进入一本的院校。所以北京的分数线就会比其他地方更低。(实际这两年也并非如此,具体看北京的分数线,也不是全国最低的。因为释放了一部分的招生比例,给了其他的省份,同时,其他省份也释放了一部分招生比例给北京。

个人认为就是为了追求数据上的平衡,让公众少骂一点。)但是北京的考生的素质并不低,即使考入高考大省和那些600多分的学生在同一所大学读书,北京的考生的学习成绩并不就会比那些600多分的学霸大神要低。并且由于北京考生反映出来的数字很多大学还愿意在北京招生,只不过很多时候大学不够出名,根本在北京招不到学生。

一直很想知道高考为何不统一试卷和分数线?有人知道原因吗?

中国有两大特点:1.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2.地区发展不均衡。高考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人才选拔性考试,在尽可能录取最优秀的学生以外,还要兼顾区域发展的问题。学过地理我们都知道,华北、华中、华东和华南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对外交流最最频繁的地区,辐射到学校就是硬件设施很优越,师资力量也雄厚。相对于西北地区、西南地区,海南、内蒙古等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有些山区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很难维持,那么他们能够在教育上的投资就很少。

如果全国一盘棋,统一划线的话,他们很多地区的学生都无法进入大学学习。他们不是不聪明,不是不努力,但是现实的物质条件无法给与他们更多的支持。这是对他们不公平的。这样这些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就会对教育失去希望,那么对教育就越不重视,这种恶性循环下去,这些地区就永无翻身之日了。因为别的地方的人们对他们的生活状态没有切身的体会,对他们存在极深的偏见,不会给予他们资源的倾斜,只有这些地区走出来的高级知识分子才会对他们的家乡的旧面貌有体会深刻,有动力去改变这种落后的面貌。

一个地方的文风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宋朝的时候苏轼被发配到海南的儋州,就是因为他在那个地方生活了一段时间,帮助当地的人们进行普及文化教育,才使得海南教育的风气越来越好,苏轼的门生中就出现了海南的第一名举人和第一名进士。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一个地区从野蛮到文明的武器,也是从落后往先进的阶梯。所以对于区域的教育扶持,体现在高考,不同分数线的划分,就是兼顾落后地区的学生。

但是也应该看到,即使给他们的分数线降低了,但是录取人数和录取专业都是有很多限制。以上是解释了不统一分数线的原因。对于不同地方自主命题的事情,我觉得并不是特别的认同。1. 自主命题的好处是有些经济发达地区和对外交流深入的地区的学生综合素质整体很好,通过自主命题能够体现出来他们的优势。2.自主命题的弊端是高考权威性受到挑战,另外有些地方自主命题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完全是为了命题而命题。

全国高考统一试卷,统一录取,你赞成吗?如果不赞成,原因是什么?

要是高考全国一张卷,一个分数线录取,我举双手双脚赞成,我做梦都盼着这一天。不是为了我自己,高考对我来说已经没有影响了,而是为了我将来的孩子。然而这也只是做梦而已,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可能实现这个梦想。考试制度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因为它是选拔人才的一个有效的方法,也许是最有效的方法,它真正体现了公平、平等、客观等原则。

为什么说考试是一种体现公平的制度呢?因为所谓“公平”就是用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和决定取舍,而考试就是一个客观标准——一张卷子、一个分数,用分数或者等级来衡量一个人的水平,决定是否录取,是否授予从事某一行业的资格等,无论高低贵贱、男女老少。高考是目前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最主要的途径,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因为高考而改变命运,既有可能实现阶层的跃升,比如农家子弟考入名牌大学,获得在一线大城市定居和体面的工作;也有可能导致阶层的下降,比如富人家庭的孩子高考落榜,失去上大学的机会,如果再失去父母的荫蔽可能会跌入社会底层。

但目前中国的高考制度也不是绝对公平的,因为处在上流阶层的人拥有大部分的社会资源,他们能影响规则的制定,要他们心甘情愿交出自己手里的资源是不可能的。他们不可能不为他们的后代考虑,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孩子在高考中落败,阶层下移,而底层的孩子跃升到上流阶层取代他们孩子的地位。这个社会的上流阶层会影响高考制度的制定者,从而使制度更有利于自己的孩子。

所以你会发现,北京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山东、河南等地的学生,如果是全国一张卷、一个分数线,北京的学生将面临全国考生的竞争压力,这是规则的制定者所不愿看到的。此外,除了高考的不同卷、不同录取制度,各种名目的加分和保送的制度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为了让上流阶层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进入更好的大学,底层的学生很难获得这种加分和保送机会,只能靠高考。

比如著名的“奶茶妹妹”就是凭借健美操特长而保送到清华大学,如果不是靠她的家庭社会关系,她很难获得这种机会。如今在清华北大里农村学生的比例低得惊人也正说明了这一点。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专项计划”帮助农村学生进入名牌大学、重点大,但农村学生还是很难跟富人、官员、北上广中产阶级的孩子竞争。因为他们既不在一条起跑线上,也不是在同一个标准上(全国一张卷、统一录取)。

文章TAG:高考统一试卷全国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