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管宁割席管宁为什么要这样做,割席而坐的故事

管宁割席管宁为什么要这样做,割席而坐的故事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30 17:34:42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事实上,管宁不是说不能做大官,而是懒得做大官。从曹操到曹睿,三代君主都曾下令征召关宁为官,但人们根本看不上他。这是大师。管宁的爱好是儒学。他喜欢讲授和解释《诗经》等儒家经典,他喜欢做的事情是教育人。这个问题本身就有一个逻辑上的瑕疵,它默认了一个,那就是当大官就是人才,当不了大官也没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可笑的评价标准。

割席而坐的故事,为什么华歆做了大官,而管宁什么也做不了呢?

割席而坐的故事,为什么华歆做了大官,而管宁什么也做不了呢

管宁割席的故事出自刘义庆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原文很短,兹录于下——管宁与华歆,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华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既然是笔记小说,也就是非正史,记录的事情很多都是传闻,未必属实。

也就是说,历史上有没有真的发生过管宁和华歆绝交的事情都很难说。从历史记载来看,华歆在担任高官后多次向皇帝举荐管宁,如果早年管宁真的像世说新语里说的用这么激烈的方式来对待过华歆,那么说明华歆也是一个有德行和肚量的人,同时也说明,按照当时的社会标准,管宁是绝对的人才。这则提问本身就有逻辑缺陷,它默认了一条,就是做了大官才是才能,做不成大官就是什么也做不了,这是非常可笑的评价标准。

事实上,管宁并不是做不上大官,而是根本不屑于做大官,从曹操曹丕到曹睿,三代君主都曾经下令征召管宁出来做官,但人家根本看不上,这才是高人。就像很多人说诺贝尔奖有什么了不起,这都是泛酸,等诺贝奖真的颁发给你的时候,你压根就不屑去领奖的时候,再说这话不迟。管宁的爱好是儒学,喜欢传授讲解诗经等儒家经典,喜欢做的是教化人心的工作。

在某种程度上,他是当时孔子的化身。《三国志·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记载,每一个公婆都知道老街坊有穷人,家里的积蓄虽然不是满满的石头,但也不得不帮助他们。对人子说话,教孝子对兄弟说话,教他对臣子说话,教他忠心。外表很谦恭,言语很圆滑,通过观察他们的行动,遥不可及,就是熙熙攘攘,很柔和,很温暖,因为他们的行为而被引导向善,这样那些逐渐改变的人就会全部改变。宁之死,世人知而不知,闻而无不哀叹。

文章TAG:管宁割席管宁为什么要这样做管宁割席故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