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如何管理问题学生,管理问题学生经验分享

如何管理问题学生,管理问题学生经验分享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3-28 09:40:44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问题学生如何管理最有效?

问题学生如何管理最有效

现在孩子娇生惯养,出现管理难现实很是让人头疼。特别是普通学校的一线老师,谁带的班级里没有这样的学生?如果真的没有那真是烧高香了,至少在他执教的这个循环可以轻松一点了,因为管理问题学生太分散老师的教学精力了,现在很多老师为什么不愿意当班主任,就是因为学生难管,有时出力还不讨好。那问题学生如何管理最有效呢?第一学校上至领导下到普通老师都能齐心协力抓校风,一个好的校风好的班风会改变学生。

现在家长为什么要让孩子去重点学校或是重点班,因为学风浓,孩子都在学习,你不学习你就是异类,慢慢的就会改变自己。第二是家长老师一条心。你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要学会相信老师,不要心疼孩子,不要总以为他是孩子,怕这怕那的,到最后老师不管了,那这孩子就完了。第三家长要试着与孩子多沟通。很多家长欠缺的就是与孩子的沟通,总是一副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过于说教,孩子很烦。

第四学校要挑选合适的班主任。在一个学校,有的老师就特别适合当班主任,有的老师则不行。有的老师管班有艺术,学生对他是又敬又怕。第五当老师在管教学生与家长发生矛盾时,希望学校领导能坚定地站在老师身后,这样对问题学生才有震摄作用。第六还有一条就是最重要的,这个问题学生的界定原则是什么?是不是带着有色眼光来划定的,如果是这样,那要改变看人的态度,如果不是,那就针对原因来想办法。

教师应该如何管理问题学生?

教师应该如何管理问题学生

谢邀~凡是当老师的,谁能不遇见几个“不服管”的学生?其实,在与这样的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师生双方都经历着丰富的心理活动,时而和谐,时而交锋;时而坦诚相见,时而拉起心理警戒线……你苦口婆心,和学生斗智斗勇,却管理不好班级,究竟问题出现在哪里呢?今天推荐的这篇文章或许能帮你拨开乌云,真正找到治理班级的策略。

收藏起来开学用吧!谈话时多用“我们”——自己人效应班主任在和学生谈话时(无论是个别谈心还是在全班讲话),特别是在说到一些不良现象时,习惯于说“你们怎么会这样……”,“我要求你们……”,仿佛师生是对立的双方。因此,班主任在与学生说话时,班主任要经常提醒自己:多用“我们”,实在需要特指学生时,也尽量改用“大家”这样委婉的称呼。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产生自己人效应您可以这么做:1. 把师生平等的观念落到实处师生之间要想沟通顺畅,贵在真诚、平等。教师不要认为自己永远比学生高出一大截,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表达不同意见的权利。2. 善于寻找和学生的共同语言教师和学生谈话,不仅仅是对学生施以帮教,还有大量很生活化的交流。这些交流,可以增进师生感情,维系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

良好的关系有助于教育问题的解决,实现良性循环。3. 学会对学生的事“感兴趣”对学生感兴趣,其实就是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感兴趣,对人的心灵世界充满好奇心。这些既是班主任战胜职业倦怠感的有力武器,也是博得学生信任的很有效的办法。4. 试着使用一些改善人际关系的小技巧比如,适当改变一下对学生的称呼;在了解学生脾气的前提下使用一些肢体动作,比如拍肩膀、摸头发、握手、拥抱;在学生的一些重要的日子(如生日),给学生制造一点惊喜,等等。

我也是从你这么大过来的——角色置换效应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交往双方的角色在心理上加以置换从而产生的心理效应现象,称为角色置换效应。在师生沟通中,教师不仅要常做换位思考,还要把这种思维方式传递给学生,老师有意引导,学生耳濡目染,学生也逐渐学会理解他人,学会宽容和分享,对终生成长和发展产生长远效益。角色置换效应的典型例句:1.我也是从你这么大过来的,我很理解你。

2. 换了是我也可能会那样做的。3. 我也曾经有过和你一样的烦恼。4. 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呢?“废话”有多重要?——调味品效应谈话伊始,不必板着脸,直奔主题,先说几句“废话”吧,谈谈最近有什么新鲜事,身体如何、心情如何……打破学生筑起的心理防线,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使后续的谈话更容易进行。

调味品效应在师生对话、家校沟通中既能缓解紧张气氛,打破谈话僵局,又可以由此及彼巧妙地实现迁移,最终让学生明白教师的弦外之音,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引入设定的教育情境。调味品效应也广泛应用于与家长的沟通中:一把椅子,体现尊重;一杯热水,表达关心;一句寒暄,传递温暖。人的情绪和精神是可以互相感染的,我们教学生懂礼,自己要先懂礼。

这不是大道理,而是待人接物的一般常识。“数学老师说你很棒!”——第三人效应心理学上把通过第三人佯作无意间转述他人的某种意见,或创造某种条件让对方间接地听到你对他的评价与关注,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或劝说效果的现象,称为“第三人效应”。这种迂回战术在师生交往中非常有用。第一种情况,说话者(第一人)转述第三人的话,可以增强说服力;第二种情况,自己(第一人)不出面,由第三人转述第一人对第二人的看法,或创设条件假借第三人的话表达第一人的意思,可能在师生间有敏感问题或处理矛盾时发挥作用。

但第三人效应不是万能的,若把握不当,不仅效果不好,甚至还可能产生负面效果。教师在运用第三人效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第三人”要投其所好学生(第二人)和第三人的关系要良好,否则,第三人说话的可信度就比较低了。2. 对个性强的孩子可能效果差如果学生的性格比较独立,个性较强,平时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么第三人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3. 用滥了就可能无效了不要在一个学生身上反复使用第三人效应。如果听多了第三人的话,学生就会变得敏感、警觉,会加重对第三人信息的过滤,第三人效应的作用也就会降低甚至失去。4. 千万别“穿帮”如果第三人的话是无中生有,一旦“穿帮”,无论是第一人还是第三人,学生对他的信任度都将大打折扣。边吃边聊——可口可乐效应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项实验,他们试图用一些广告信息说服被试,给其中一部分人附加一瓶可口可乐,而另外一部分人什么也不给。

虽然可口可乐和那些信息本身没有任何联系,但结果是得到可乐的被试往往比没有得到的要受到更大的影响。这就是有趣的“可口可乐效应”。其实,很多教师都在无意中运用过可口可乐效应,最常见的就是用一些小奖品鼓励那些好的行为。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要有注意:可口可乐一定要适合学生的需求;可口可乐与学生的需求越匹配,教育效果越好;可口可乐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措施。

谈话的主题和内容依然是最重要的,切不可舍本逐末。不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认为只要谈话就一定有“可口可乐”。偶一为之,效果不错;次数多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可口可乐效应的典型例句:1.来,先坐下,喝杯水……2.天太热了,我们去买个冷饮,边吃边聊。3.老师知道你喜欢火花,这是我出差时从外地给你带的一套火花。

你先放好,我们来谈谈……好老师都是好的倾听者——格林斯潘效应格林斯潘做过一项研究:如果对具体的语言回答,实验者用“嗯、嗯”等反应,被试者的语言行为会受到明显影响。事实上,行为举止、语调风格、言语方式等其他方式也会对对方产生影响,产生格里斯潘效应。在学生和你说话时,请别忘了看着对方,并不时地做出回应。这对于融洽师生关系、提升师生对话效果十分重要。

“是的,是的,可是……”——可是效应“可是效应”是指当我们试图让对方改变观点或接受自己的观点时,对对方的观点先采取“是”的态度(肯定),后采取“可是”的态度,对方就比较容易接受己方意见的现象。1. 让学生说话,不急于否定在谈话中,无论学生说了什么,教师都不要立即下结论或简单否定,尊重学生表达思想的权利,在他们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后,班主任不失时机地点头称是的同时,以“可是”转折。

因为尊重是相互的,老师首先尊重了学生,学生焉能不给老师面子?说到底,这就是一种互惠心理——你对我理解宽容,我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你。2. “可是效应”的典型例句理解——“你说的我都听懂了。”同情——“你也够倒霉的。这事儿不能都怪你。”温和——“我建议你不妨这样……”“有什么你就冲着我来吧”——安全阀效应在组织行为学中,人们把将不同观点、情绪加以宣泄并使心理获得平衡以致有利于组织内部矛盾、冲突的缓和与解决,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现象,称为“安全阀效应”。

在班级管理中也一样,制度没有弹性空间,看上去常规良好,但内部压力越来越大,一旦有了突破口导致爆发,后果通常会很严重。因此也要设置安全阀。1. 心理疏导利沟通学生在成绩、升学和思想上承受的压力很大,他们的欲言又止往往是因为有委屈或者有难言之隐,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释放压力,先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一旦学生开了口,就要用各种方式鼓励他说完、说清楚。

心理压力得到释放了再进行下一步沟通,效果就会好很多。2. 四个要点不能忘让学生说出心里话是为了释放学生的压力,班主任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人。发泄情绪要适度,方式、程度和次数都需要控制好,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缓解压力的方法。在班级里设置一定的渠道,类似于沟通、交流热线,这样学生可以及时和班主任或者心理老师交流。

开展班级活动以缓解学生的压力。褒贬适度最和谐——黄金分割效应如果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谈话,那么师生说话的比例用黄金分割比例最合适,即6∶4左右。教师不能一言堂,学生说话必须占一定的比例,这样师生才能很好地互动。在一次谈话中,批评和表扬的比例为4∶6最合适。如果你要进行一次以批评教育为目的的谈话,批评的内容也不能超过60%,另外40%应是肯定、鼓励和希望。

把六成的批评用四成的鼓励串联起来,学生就不易产生逆反情绪。先抑后扬,渐入佳境——阿伦森效应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更喜欢对自己先持批评态度后持肯定态度的人,而不是一直都持肯定态度的人。换句话说,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相反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阿伦森效应”。和学生谈话时,教师先“把丑话说在前头”,学生心里必然紧张、焦虑,担心老师对自己的印象不好。

班主任应该如何管理班中的问题学生?

班主任应该如何管理班中的问题学生

班主任要较好的管理班中的问题学生,就要做到“四个认识”“两个具备”,灵活运用“七大教育原理和法则”。四个认识正确认识问题学生:问题学生也是学生,他们身上好多问题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与家庭教育有关,与学习经历有关,与成长环境也有关。他们身上一些问题与行为习惯有关,与品德本质无关,比如上课睡觉,作业不交,抽烟,早恋,逃课等等。

正确认识自我:班主任也是普通人,没有超能力,更没有无边的法力;正确认识教育和教育环境;教育的本质是教导、培育和教化,教育没有拯救功能。教育大环境的问题不是一个老师个人意志所能改变的,唯一能做的就是适应和最大努力的优化自我的教育方式。正确认识犯错:问题学生犯错误,并不是针对谁,也不是故意和班主任过不去。

两个具备心态和能力都要具备缺一不可,但心态更为重要。教育管理问题学生,班主任得有较强的能力,更得有强大的内心和良好的心态。相比而言,心态比能力更为重要。心态好,才能正面积极的面对各种棘手问题和疑难杂症。七大教育原理和法则刺猬法则,与问题生建立互相依存的关系生物学家作过一个实验:深冬季节,把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

这些刺猬为了取暖,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又因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刺很快就又分开。实在太冷时,它们又靠在一起。挨的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的太远,又冻得难受。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断地在受冻与受刺之间挣扎。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得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

刺猬法则强调的是“心理距离效应”。运用到教育问题学生中,就是班主任与问题学生既要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又要适当的进行“空间侵犯”。与他们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可以避免他们对老师的防备和紧张,也能减少他们在老师面前称兄道弟,没大没小,毫无敬畏之心。适当的心理距离,既可以获得这些孩子的尊重,又能保证对他们的教育管理不失原则。

走到一起,即是缘分,与问题学生建立情感基础教育就是一场相遇。与问题学生相处也一种缘分。相处好,这份师生情不但能成就一些孩子的人生,也能成就班主任自己的执教人生。有缘千里来相会,珍惜缘分,珍惜情义,让他们心中产生这种情义,自觉培育这种情义,维护这种情义,呵护这种情义,珍惜这种情义,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共同信任,互相尊重,珍惜情义的感情基础。

有了这种感情基础,好多教育问题自然而然就变得简单起来,班主任的教育引导才能自然而然,化雨春风般的渗透到他们的心灵和血脉。告诉他们,你很优秀才高的教师学生羡慕,德高的教师学生敬慕。班主任让他们信服的根本是,自身得有渊博的知识,较高的修养,卓越的才能,让他们始终对班主任产生的是崇拜和敬佩的情感。他们的心理对班主任一旦有这样的情感,班主任的教导他们便会很乐意接受,很容易接受,教育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在乎你的人是我,爱你没商量要始终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在时刻关注自己,时时关怀自己,对自己很尊重,很信任。班主任要把关注、关怀、信任、尊重这些基本教育遵循灵活运用到实践中,给这些孩子传递出的信号与感受是班主任是爱他们的,没有歧视他们,没有排挤他们,没有打击他们,也没有孤立他们。对班主任而言,他们即便很难接受你的爱,你都要爱他们没商量。

我懂你,我的过去就是现在的你班主任要与他们之间建立心理认同,情感认同。要告诉他们自己也曾经是学生,也曾经犯过很多的错误,甚至有些错误比他们还要严重。他们的想法,他们心,班主任完全懂得。打消他们对班主任的防备心理,产生积极的心理认同和情感认同,然后再顺势利导,鼓励他们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对他们的教育多用“沃夫法则”。

沃夫法则说的是,生理学家发现,骨骼反复受损,就会在受损部位增加钙质构造,骨骼会变得更加坚硬和细密,受挫能力有很大提高。沃夫法则运用到教育中,实际上就是缺点强化和优点放大的原理。如果一个学生经常性受到打击、训斥,他就会在心里筑起一道防线,任你东南西北风,我岿然不动。如果一个学生经常性受到表扬和肯定,在他的心理就会产生积极的自我认同和自我激励,他的表现会越来越好。

班主任教育问题学生时,要少用“沃夫法则”中的缺点强化,多用优点放大原理,以心换心,最终打开心门,赢得学生。树立威严,不要认为我可以被你牵着走班主任教育问题学生不能少了爱与关怀,但同时也不能少了威严和权威。管理的过程是复杂多变的,除了正面激励的方式以外,也不排除要有必要的惩戒手段。适当的惩戒,不仅是教育者的权利,也是教育者的义务。

但关键要使用的恰当,使用的合情合理合法。要在这孩子心中树立班主任的威严,让他们在内心深处对班主任产生又敬又畏的情感,而不是总牵着班主任的鼻子走,让教育被动而低效,甚至是负效。教育问题学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现象复杂多变,教育的对象各有差异,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不可能是绝对适用和绝对有效的。这需要教师在以师爱为底色的前提下,根据教育的实际需不断摸索,探索,实践和总结。

文章TAG:如何管理问题学生管理问题学生经验分享如何管理管理问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