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问答 > 生活知识 > 铜川话怎么了,民事诉讼怎么异地起诉

铜川话怎么了,民事诉讼怎么异地起诉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1 10:24:29 编辑:生活知识 手机版

1962年,雷锋同志因公殉职,人们在整理他的日记本时发现里面抄写着一首诗,这首诗就是那3首诗之一——《唱支山歌给党听》: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唱支山歌给党听》词作者姚筱舟)浓烈、朴素又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所有人,这首诗随即被谱成歌曲传唱全国,成为久唱不衰的经典。

在那个年代,虽然条件十发艰苦,但铜川人十分乐观,他们用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战胜了困难。铜川矿工中先后涌现出了100多名省部级以上劳模和1000多名省部级以上先进人物,他们用辛勤的劳动诠释了“为党工作是我最大幸福”的人生信仰。在整个计划经济时期,铜川累计为国家贡献了5亿多吨煤炭和5000多万吨水泥,被誉为西北的“工业粮仓”。

成了“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铜川因煤设市,因煤而兴。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了一个叫“铜城”的地方,书中主人公孙少安的弟弟孙少平在“铜城”挖煤。其实,“铜城”就是现实中的铜川,路遥本人有个弟弟就在铜川煤矿工作过。(路遥在铜川矿区体验生活)然而,与所有资源型城市一样,铜川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发展瓶颈。虽然有30亿吨煤炭的丰富储量,但无法开采的有近15亿吨;从新中国成立到2013年,铜川共开采煤炭8.5亿多吨,剩余可开采的储量已不到8亿吨;按2013年全市采煤量2900多万吨计算,不到30年铜川就将无煤可采。

现实情况更残酷。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调整,以及煤炭市场的价格波动,煤炭产能过剩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上述双重压力下,历经60多年开采后,铜川数百处矿井相继停产关闭。对城市来说,需要寻找新的支柱产业,需要一场浴火重生。数十万矿工及家属需要新的工作岗位,让幸福的铜川得以延续。除了经济上的巨大压力,环保问题也日益突出。

计划经济时期普遍有“重生产、轻生活”、“先治坡、后治窝”等传统观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落后,欠帐很多,加上煤炭、水泥又是高污染产业,铜川在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着极大压力。那时候,有位记者去采访一位上年纪的村民,这位村民对记者说:“水是黑的,土地是黑的,空气是黑的!早些年,就连黑的水也已经枯竭!黑的土地已在塌陷!”还有人调侃:吃饭捂着碗,走路眯着眼,看电影打着伞(露天)……1993年,“中华环保世纪行”称铜川是“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

经济亟待转型,环境亟待整治。铜川,已走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下大力气搞好环境共和国从未忘记铜川,这个曾经为国家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正在面临发展困难的城市。为支持铜川转型发展,国家先后将其列为全国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示范区等,给予了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文章TAG:铜川民事诉讼异地起诉铜川话怎么了民事诉讼怎么异地起诉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