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华为 > 歼20廖勇怎么牺牲的,中国空军试飞事业70年辉煌成就

歼20廖勇怎么牺牲的,中国空军试飞事业70年辉煌成就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3-30 12:27:05 编辑:小米 手机版

在歼20挂载6枚空空导弹的情况下,他的战斗力其实最强的,毕竟可以完全的实现隐身目标,不会因为外挂导弹破坏隐身,在这个局面下,所有的第四代战斗机都无法在歼20的导弹射程外发现歼20,而当他们发现歼20的时候,恐怕歼20已经进行了多次中远程导弹攻击了。

歼20的载弹量如何?

歼20的机腹弹仓内可以容纳4发并排布置的PL12中距离空对空导弹,两侧的侧弹仓内可以各容纳1枚PL10格斗导弹。当歼20打开弹仓展示自己的6发导弹时,很多人都提出歼20的导弹搭载量似乎有些小,6枚导弹恐怕不够用。不过,这个搭载量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他已经是我国空军的标准空战挂载了。图为珠海航展上打开弹仓展示的歼20双机编队,可见其内部挂载一共6枚导弹。

这种挂载是我国标准的重型战斗机挂载方式,中型飞机是2枚中距离导弹2枚格斗导弹,重型战机都是4枚中距离导弹和2枚格斗导弹,包括歼11B、歼16也都是这样。当然,歼20也完全可以外挂导弹,他在弹仓之外还有4个机翼重载武器挂点,但是为了确保实战中实现隐身突防的目的,歼20平时并不会轻易外挂导弹,如果算上歼20在机翼上的挂点,如果使用复合挂架,歼20就还能再拉8枚中距离格斗导弹,但是这样做的价值就已经不大了。

歼20战斗机的弹仓体积并不小,但是装备的导弹数量确实不如F22A多。上图为F22A战斗机机腹内挂载6枚AIM120空空导弹测试图,下图为F22打开弹仓飞行,可见其内部明显的6个导弹挂架。美国的F22A战斗机机腹弹仓比歼20的小,但是可以容纳6枚AIM120C中远程空空导弹,这样算起来,F22A在空战中比歼20多2枚中距离导弹可用,这也算是一种战术优势。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的PL12导弹并非是专为隐身五代机研发,他在设计研发阶段没有过多考虑到缩小尺寸,缩短弹翼方便放入弹仓的问题,而美国在发展AIM120C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要把他放进F22的弹仓内,一开始F22也只能搭载4枚AIM120,经过对导弹尺寸的缩小后,这才可以容纳6发。图中清晰可见4枚PL12导弹并排塞满了歼20的机腹弹仓,如何缩小导弹的尺寸,缩小弹翼,使用错位布置法,对于进一步提高歼20的战斗力非常有价值。

另外,歼20内置弹舱内容纳6枚空对空导弹,在世界上也不算少了,上文只是和F22做了比较,实际上对比F35和苏57,歼20的内置武器数量都有优势。F35有两个小的机腹弹仓,一个弹仓可以容纳2枚空对空导弹,但是F35没有侧弹仓,因此他的内置导弹数量就4枚;苏57机腹上有前后并列的两个弹仓,每一个弹仓都可以容纳2枚中远程空空导弹,一共也是4枚导弹,但是苏57同样没有侧弹仓,格斗导弹要么挂载翼下,要么装载机翼根部的“茧包”内,所以相比起来,歼20内置导弹数量除了不如F22之外,对其他飞机都有优势。

上图为歼20战机,他在隐身状态突防时不能外挂导弹,下图为歼10B战斗机使用复合挂架,如果歼20也使用这种复合挂架,那么他的两翼下就还可以各挂4枚空空导弹,但是那样对于空战并没有好处,一方面破坏隐身,一方面重量也太大,影响飞机机动。在歼20挂载6枚空空导弹的情况下,他的战斗力其实最强的,毕竟可以完全的实现隐身目标,不会因为外挂导弹破坏隐身,在这个局面下,所有的第四代战斗机都无法在歼20的导弹射程外发现歼20,而当他们发现歼20的时候,恐怕歼20已经进行了多次中远程导弹攻击了。

现代空战导弹机动过载很强,PL12导弹在动力段有50G的机动过载,有35-45公里的不可逃逸区,而且他的射程超过了120公里,因此一般的第四代战斗机根本不可能接近歼20,就会被击毁。上图为歼20测试一种直径很小的“铅笔导弹”,这种导弹可以挂下6枚;下图为网友设计的歼20战斗机弹仓错位布置导弹的排列方式,也可以容纳6枚导弹。

所以说,别看歼20的弹仓内导弹比美国的少2枚,但是这也不影响歼20是一款非常强大的战斗机,而且我国也在拥有第五代战斗机后开始了导弹小型化的设计,一种新型的“铅笔”外形的空空导弹已经在歼20上测试过挂载,如果能够实现批量生产,那么歼20一个弹仓挂6枚导弹也不是难事。图为我国已经量产交付的歼20战斗机。。

歼20的外挂能力如何?

网友可能觉得纳闷,话说歼-20不是隐身的五代机么,外挂出阵,岂非破坏了其隐身能力?答案是可以的。在全面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为了发挥五代机最大作战效能,也可外挂出击,那么,它的外挂能力如何?如图,图中外挂的并非导弹,而是4个共超过5吨燃油的副油箱,如果换作4枚重型无痛苦股票反舰和对地攻击导弹,远在对方武器系统射程之外,威力超出你想像。

若问还可以再增加外挂点吗?可以,但没必要。可以巨大的内置弹舱,携带24枚小直径炸弹,一样实现对多目标的攻击。外挂4个副油箱,转场航程可达到6800公里,即可方便地执行远程攻击任务。在到达交战区域前,将副油箱抛掉就可以。要猎杀对方部署在后方的预警机,只有增大了航程的歼-20。野兽模式有过争议,F-35挂载了16枚空空弹,面对五代机展开是不成,对付四代机也费劲,但要对付三代机,以其雷达发现优势,再凭借体系支撑,完全可以胜任。

任何装备都有极限使用的考虑,作为五代机,也不能一味高大尚,吃细粮的同时,一切从作战出发,时不时也得吃点粗粮。吃细粮样式,不必细说,主要以其隐身优势,发挥的正是踹门作用。要干粗话,大约也只能开启野兽模式,尽可能地外挂更多武器。F-35是美国空军五代机的低配版本,未来作为主力,可执行的任务似乎被无限放大,但高端版本F-22就不成,只有以多携带小直径炸弹的方式,来执行对地攻击的任务,我们的歼-20也是这样。

以其弹舱相对较大的优势,可以放置更多的小直径炸弹。可以讨论但不争议。在作战效能最大化的边界,来定义歼-20本身的使命。把所有的作战条件,以及效费比都考虑清楚,经过研判,力求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如图,与两款四代机共同出阵,被媒体解读为,五代机为骨干,四代机是主力,二者搭配使用,就能满足现有作战需求,以最佳的效费比,实现最大作战效能。

歼20的对地打击能力怎么样?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回答,第一部分先说结论:也是也不是;第二部分再说为什么:为何会回答这样一个看起来自相矛盾的观点;第三部分回答展望:下一步怎么办。为什么说歼-20既是最强的对地攻击飞机,又不是最强的对地攻击飞机呢?说它是最强的对地攻击飞机主要考虑到三个因素,一是具备隐身能力,二是具备极强的超音速机动性,三是有机身弹舱。

这三个因素结合起来你想想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歼-20可以在机身弹舱里携带防区外精确攻击弹药,然后以外挂干净构型在高空以超音速巡航接近强敌的前线机场乃至纵深战役节点,在非常远的距离上打开弹舱把弹药甩出去立刻掉头返航(防区外联合攻击弹药可以用卫星制导不需要载机插手),使对手的防空系统完全来不及作出反应。这等于是造成了什么战场态势——强敌完全不知道攻击从哪个方向上来,只能看到精确制导武器几十甚至上百地掉到自己头上,手头的反击兵力在迅速削弱。

这种仗换作是你,你怎么打?那为什么又说歼-20不是最强的对地攻击飞机呢?主要还是受限于歼20那个要命的小弹舱,珠海航展上展示出来的歼-20只能携带4枚PL-15,换作用来携带精确制导弹药,满打满算最乐观的情况下也就能携带2-4枚500公斤弹药。攻击力严重不足,尤其是在携带大重量载荷方面相对于既不隐身、外挂构型下也难以超音速巡航的歼16严重落后。

试想一辆M1A2坦克上只装了门T-34用的76炮,一艘压码头上主炮是陆军用的152,就是这种感觉。那怎么办呢?笔者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有办法,毕竟美军自己都提出过FB-22的计划,我们的办法611的设计人员已经在做了,相信大家很快就可以看到。现在稍安勿躁地等着就是。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歼20机体较大的原因是什么?

大块头有大智慧。目前世界上已经面世的四代机有美国的F22、F35、俄罗斯的苏57和中国的歼20、FC31共5种,其中歼20的体型确实是最大的。上图的对比非常直观,歼20的个头明显比其他几位大一圈。歼20机长超过20米,如此巨大的尺寸难怪在首飞后会让美国某些媒体以为这是一款战斗轰炸机。当然,在之后的频频亮相中,歼20所展现出的出色机动性能使得大家终于认识到:这是一款不折不扣的战斗机。

歼20尺寸较大是中国当前航空工业基础与对四代机的独特需求相权衡的必然产物。简单的说,我们需要一款尺寸较大的战斗机来满足特定需求,而且我们的航空工业水平也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把歼20做的大一些才能够满足需求。首先,我国对歼20的载荷航程性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为了获得优秀的载荷航程性能,要求歼20必须携带足够的燃油,而四代机隐身要求又必须将燃油和弹仓内置,这就必然要求使用较大的机体来装载足够多的内油。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飞机设计专家顾诵芬在论述我国四代机的性能指标时,明确要求其作战半径应该覆盖周边大部分国家的首都,经一次空中加油可覆盖日本全岛(见上图红线标注),如果歼20真的达到此项指标,说明其不加油的作战半径超过1500公里,与苏27相当。考虑到苏27的内油情况,歼20的最大内油肯定超过10吨。

实际上,歼20是目前中国内油量最大的战术飞机,超过苏35。歼20对作战半径的苛刻要求应该是吸取了F22的教训。美国在研制F22时将制空性能放在第一位,为了保证机动性能,在机体尺寸、内油量方面做了巨大的妥协,所以造成F22一个臭名昭著的缺点:腿短。据称F22在典型作战环境下的作战半径仅740公里,这在假想中的欧洲战场不成问题,但是在辽阔的西太平洋岛链内作战,将严重依赖前进基地和空中加油机,限制了作战强度。

歼20在制定相关指标时充分体现了后发优势,摸着鹰酱的尾巴过河。2、当前中国航空工业的水平决定了歼20必须要用较大的机体才能实现预期中的性能。虽然我国航空工业在新世纪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必须要承认,与美国等航空强国相比,我们在基础材料、电子设备等方面差距还是比较大,为了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性能,我们的设备必须造的大一点才行。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同样为了计时,美国可以造出手表,中国就得造个挂钟。就拿我们相对拿手的雷达技术来说,歼20必须使用口径更大的雷达,因此造成机头非常粗壮,而F22的APG-77雷达就显得小巧的多,机头比较纤细。而更明显的例子在珠海航展期间展现的更淋漓尽致。在去年的珠海航展期间,歼20在飞行中开启弹仓,展示武器挂载能力,但是这次展示却暴露了一个问题:目前歼20的弹药挂载能力不如F22,机腹主弹仓只能挂载4枚PL-15远距空空导弹。

而F22以更小的弹仓可以挂载6枚AIM-120D空空导弹,这背后体现了两国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导弹制导水平的差距。为了获得相似的射程和性能,中国不得不把导弹做的更大,这就连累了歼20也必须做的更大才行。3、较大的机体尺寸为未来的改进、升级留足了空间,算是未雨绸缪之举。现代战斗机的寿命越来越长、服役时间也越来越久,在漫长的服役生涯中要不断改进才能永葆青春。

歼20作为我国未来几十年的主力战斗机,一定会不断的改进、发展,形成系列化。而战斗机改进的主要方向,就是通过增加机载设备来获得更强的战斗力。歼20巨大的机体为未来的改进留足了空间,其实这也是研发团队在歼20研发支出就定下的思路。美国海军F/A-18系列的发展就说明了机体尺寸对改进、升级的重要性。美国在“经典大黄蜂”的基础上,通过放大机体尺寸、加装更先进的机载设备和更多的燃油、武器等载荷,发展出了“超级大黄蜂”,作战性能大幅提高。

而为了使“超级大黄蜂”在未来的升级更加游刃有余,美国飞机设计师为“超级大黄蜂”预留了0.6立方米的机体空间。而F-16就是这方面的负面例子。当年设计F-16的“战斗机黑手党”秉持“能量空战”理念,将F-16的机体设计的非常简洁而小巧,没有多余的赘肉。但是在之后的发展中,为了搭载更多的设备和燃油,F-16不得不把自己弄成“鼓包怪兽”,严重影响了飞行性能,变成了专职舔地的攻击机。

我国的歼20是完全国产的吗?

这是一个令人精神振奋的话题!歼-20的横空出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是这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研制的一款单座双发动机并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能力的第五代战斗机。至于歼-20是不是完全实现了国产化,这要分站在什么角度上来看。现在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如果说歼-20大到核心部件,小到每一处细微零部件都完全是国产的话,肯定是不现实的。

只能说,歼-20的核心技术、核心部件已经完全实现了国产化。作为一款最先进的现代化战斗机,哪些方面可以称之为核心部件呢?就是指飞机机身主体的设计与制造、主要机载设备、航电飞控、雷达火控、发动机等主要系统。在这些方面,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卡脖子”,实行全方位的技术封锁,所以我国需要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方方面面等全部靠自己摸索前进。

对于以上其它几项核心技术,我国早就掌握了,就不赘述。这里主要说说全国人民都最关心的歼-20发动机。从几年前歼-20的亮相以来,爱好军事的朋友们就纷纷议论:中国能制造用于五代机的高端发动机吗?这个问题如果放在去年此时,答案都还是否定的,而现在令国人扬眉吐气的是,歼-20的发动机已经正在实行量产之中了,而且部分歼-20已经换装国产发动机了!至于这款国产发动机,据悉就是我国的太行涡扇-15发动机。

这款发动机的推动矢量超过1400千牛。在很多指标上已经超过原来装备的俄制发动机了。既然中国已经完成了歼-20的核心部件,能让歼-20的核心部件由自己从设计到制造再到组装全部自主完成。就可以充满底气地说,中国有能力完全制造五代机。至于其它非关键部件,或许有向国外公司进口的吧,但丝毫不影响歼-20的国产化。

因为随着全球的速度加快,就算军工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国也需要向它国进口零部件。比如F-35、F-22就不是100%美国产的,但这并不能说明美国的技术不如其它国家,而只能说明有些极普通的东西没有必要完全自己生产,这对于中国也是一样。比如单反相机,中国连最尖端的军用或天文摄像成影器材都能制造,何况民用类相机?只是考虑到生产成本及市场空间等因素而不去投资生产。

歼20在不牺牲隐身的情况下可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吗?

歼20即便在隐身状态下也有较强的对地攻击能力,对地攻击能力优于F35。歼20是我国研制装备的首款四代机(美俄标准五代机),作为一款隐身战机,军迷更多也是关注其强悍的制空作战能力,自服役后主要任务仍以制空作战为主。目前歼20在公开展示中都是以制空作战形态,虽然歼20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对地武器投放试验和相关训练。

毕竟在目前空军角色分工中,歼16足以承担起对地打击任务,歼20暂时专精空战就行。但是作为一款尺寸和吨位较大、航电系统完备而先进的多用途重型战斗机,歼20对地打击能力也非常明显,尤其是歼20巨大的内置机腹弹仓,足够携带2枚大型对地弹药,此时歼20仍然能够保持隐身性能和足够的空战能力。某种意义上讲,作为后起之秀的歼20吸取了F22和F35的经验教训,既具备F22级别的空战性能,又具备F35较大的载荷航程性能和内置弹药携带能力。

当然,隐身战机在内置弹药时天生面临挂载条件不足的限制,歼20对地打击能力的“解锁”有赖于配套弹药的研制装备,比如已经能够显著提升载弹量和打击能力的小直径炸弹已经在歼20上进行了投放试验,何时正式装备使用只是各时间问题。而专门为国产隐身战机研制、也能用于传统三代机的新一代对地打击弹药将会把歼20的对地打击能力提高到更高的水平,那时候的歼20将真正称为打击对方关键、核心节点的空中利刃。

依旧在使用歼7的飞行员看到飞歼20的飞行员感到嫉妒吗?

当然,“羡慕嫉妒恨”都有吧,作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谁不想飞歼-20呢。媒体在采访海军航空兵飞行员时问:“你们最希望飞什么飞机。”接受采访的海航飞行员想都没想就回答:“当然是歼-20”。记者采访空军歼-8D飞行员时,飞行员言辞中就透露出飞老式战机的不甘,他说:“虽然我们的飞机不先进,但是我们会立足现有条件抓训练。

”有点酸啊!歼-7座舱那么驾驶歼-7与歼-20到底有啥区别呢?我们抛开装备的作战先进性不谈,谈谈飞机操作的舒适性。歼-7作为第二代高空高速战机,低速稳定性差,特别是起飞降落阶段极难控制。歼-7战机通过液压传动机构操作飞机,飞行员操作驾驶杆控制液压活门开度来控制舵面偏斜角度,从而控制飞机飞行姿态。而且,歼-7并未配置飞行控制系统,全部靠飞行员的经验与感知控制飞机,必须柔和把控每一个动作,操纵杆行程不能太猛,不能突破飞行包线,还得分散注意力看仪表、看飞机姿态。

所以说,飞行是一场思想高度集中、精神高度紧张的活计,一刻也不能放松,开歼-7战机的飞行员技术水平都非常高、非常高。某型座舱模拟器如果说开歼-7就像开拖拉机,那么开歼-20就像玩游戏机。电传系统控制飞机舵面,飞控系统把住底线,绝不会发生飞出飞行包线的情况,让飞行变得更加容易、更加安全。相比歼-7星罗密布的仪表盘,歼-20一体化座舱显示器与综合头盔显示系统,可以将飞行员需要的信息随时显现出来。

歼-20先进的人机界面,已经把飞行员从复杂的飞行控制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可以把更多精力用在作战信息处理上,所以平时驾驶歼-20会显得相当轻松,如同玩3D游戏。再打个比方,歼-7相当于手摇式电话机(现在的年轻人还能电视中看到),而歼-20是最新一代智能手机。打游戏去了更让歼-7飞行员感到不爽的是,二代机补助得比四代机少两个档次。

垂直起降实战意义有多大,我国的歼20可以设计成垂直起降吗?

这个问题要从垂直/短距起降战机发展历程综合来看待,虽然看起来似乎很高大上,但歼-20设计成垂直/短距起降战机反而适得其反。垂直/短距起降战机最早出现和航母起飞方式息息相关,英国人和前苏联分别设计了“鹞”式和雅克-38/141,法国人也曾意图在幻影-Ⅱ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垂直/短距起降战机,这项技术在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风靡一时。

提出垂直/短距起降战机的初衷在于解决传统战机起降极度依赖较长的飞行甲板,尤其是进入喷气发动机时代,战机起降距离增加至上千米,是螺旋桨战机的数倍之多;这对于航母这种飞行甲板长度极为有限的舰艇作用极为突出,同时可以极大增加航母舰载机数量,降低航母舰载机起飞的门槛。对于没有安装弹射器的航母垂直/短距起降战机尤为重要,可有效解决舰载机航母起降能力。

为此英过率先研发了“鹞”式战机运用于航母小吨位航母之上;前苏联航母发展有别于欧美国家,主推载机巡洋舰的发展,航母上安装大量的导弹设备占据大量宝贵的甲板空间,从第一代“莫斯科”级持续到第三代“库兹涅佐夫”级都有明显的载机巡洋舰特征;为了解决舰载机航母起飞问题,前苏联先后研发了雅克-38和雅克-141两型垂直/短距起降战机,美军F-35B的“三轴承旋转喷管”技术和前苏联雅克-141有诸多相似之处,上世纪90年代美国曾在俄罗斯获取过相关战机的技术。

由此可见,短距/垂直起降战机诞生的初衷主要还是运用于航母,至于现在的两栖攻击舰载机运用都是后话,是特定的作战需求所催生的运用拓展。歼-20垂直/短距起降改装理论上可行,设计牵一发动全身目前,国际上垂直/短距起降技术主要有“鹞”式和F-35B的“三轴承旋转喷管”两种。英国“鹞”式垂直/短距起降战机的技术原理实现主要得益于“飞马”发动机,将发动机的主轴延长,驱动可以倾斜旋转的四台离心式压缩机产生垂直升力,主发动机喷口也用百叶窗导流板,将剩余推力用于垂直起落,最终实现战机垂直起降。

F-35B的“三轴承旋转喷管”技术有别于“鹞”式和法国人曾专注的立式垂直起降战机设计。三轴承旋转喷管(3BSD)的尾喷管分成三段,接面都呈一定角度,通过三个密封圆形轴承连接起来。外部电机通过驱动旋转段上的齿轮来让尾喷管向下弯曲,在这个过程中前段和后段保持不动,只是中段旋转180度。最前端的轴承负责偏航控制,可以在垂直起降模式中对喷管进行横向偏摆,从而实现了垂直起降能力。

从技术角度来看,F-35B性能更胜一筹,歼-20要改装的话自然选用该项技术更符合歼-20的高大上,这种方案也是诸多军迷最想看到的。单纯的从气动布局这单一角度来看,歼-20使用的我国独创的“小展弦比升力体边条鸭翼式”气动布局,将鸭翼通过边条与机翼实现完美过渡融合,机身长宽比设计也是所有同类机型中最大的,修长的机身最大限度的考虑超音速巡航能力。

参照F-35B设计原理,除了尾部发动机舱需要改装之外,其机身前部需要在背部开一大口子安装F-35B类似的风扇升力结构,这将意味着歼-20现有的机身布局、进气道、内置弹仓都固有设计全部推翻进行重新设计,内部原有管道线路都需要重新布置,这个工作量不亚于一款新机型的设计;另外机身的隐形处理和发动机都需要进行相应技术改装,尤其是歼-20是双发战机,这就需要对两台发动机都进行改装,还会给喷口操纵带来远非单发战机可比拟的技术难度,整个现有的飞控系统也需要全新设计。

如此看来,歼-20改装垂直/短距起降战机就是颠覆原先所有设计,重头再来一次,更确切的说是设计一款新型战机,而且很难保证歼-20现在的技术特点能够保留下来,毕竟技术拥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存在。垂直/短距起降战机的缺陷明显,歼-20并不适合改装理论上,只有战机推重比足够大或者而说发动机推力足够大就可以大幅缩短战机起降距离,对于诸多典型五代机都具有类似的特性;比如美国F-22的成名动作“旱地拔葱”就充分的将其强大的发动机推力和优异的短距起降性能表现的淋漓尽致;俄罗斯的苏-57使用两台产品-30大推重比发动机,其短距起降也缩短至300-400米。

歼-20只要解决发动机推力问题,结合优异的气动布局设计完全具备类似的起降性能。当前现役的“鹞”式和F-35B垂直/短距起降战机都有一个与身俱来的缺陷就是:太费油,导致作战半径太小。原本战机上天原理是主要借助空气动力学,通过机翼构造和加速度来实现,垂直/短距起降战机则不同,通过改变发动机喷口方向产生向下的推力以能量输出来实现这种类似直升机的起降能力,对于机载燃油的消耗是巨大,毕竟将一款二三十吨重的飞机垂直推上天,这种能量之巨大是可想而知的。

起飞阶段消耗了大量的燃油,作战航程随之缩短是必然的。战机发展到第三代,世界各国空军对于战机作战航程和载弹量的追求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除了绞尽脑汁挖掘战机自身载油和制造材料学潜力的同时,还研制了空中加油技术和相配套的空中加油机,并成为衡量战略空军的重要指标之一。垂直/短距起降战机与身俱来的短腿、小载弹量的缺陷变得尤为明显,最终沦落至部分国家两栖攻击舰载机也是必然趋势。

歼-20在同类机型中以作战航程大而著称,参照F-35B高大上的垂直起降改装,其技术部件大幅度占据了歼-20 机身宝贵空间,使得歼-20自身载油量大幅度降低是必然的结果,毕竟机身空间本身就是有限的;同时歼-20机身长度达20.3米,改装垂直/短距起降战机机身显得太长了,这显然不适合两栖攻击舰使用,也就没有了改装的先决条件。

此外,美国人研发F-35B的初衷主要是供其独立的海军陆战队来使用,也就是说主要是用于两栖打击群使用,作战任务也主要以战场前线支援为主,兼具一定的制空作战。这和其海军陆战队是独立军种有直接关系,美国海军陆战队是美军第四军种,并不属于海军作战序列,因此其海军陆战队独立作战就需要迫切的独立制空作战、前线支援作战需求,我国并没有类似的需求,我国两栖作战力量能够得到海军的掩护和火力支持。

文章TAG:廖勇中国空军辉煌成就试飞牺牲歼20廖勇怎么牺牲的中国空军试飞事业70年辉煌成就

最近更新